专注为恒,医德为生,深圳恒生医院欢迎您!

Center Of Excellence
卓越中心

中医中暑条辩五条

2018-07-17 1102 责任编辑:AD748 首页 • 卓越中心 • 保健科普

今日是入伏第一天,随着三伏的到来炎热已经是感受颇为明显。许多露天作业者,在这样的炎热的天气,最常见的就是中暑,国家法定的职业病中也有中暑一项。

中暑有很多种,不同原因中暑其症状也有很多不同的外在表现,那么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中暑,应该怎么做?怎样分别不同症状的中暑原因与应对方法?下面一起来看看深圳恒生医院中医科专家对于中暑五种症状不同的辨证方法及病因分析和应对方法。

400195648_wx.jpg

[中暑条辨五条] 中暑条辨第一

中暑头胀,恶寒身热,胸腹满闷,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烦闷难安,此暑浊中胃。宜用食盐一撮,童便调服,用指探吐,以宣上焦也。

凡中暑秽,必先入胃,胃气阻遏,升降失宜,致不得吐泻,而烦闷不安,此厉闭症,非吐不解。故用食盐一撮,放锅刀上烧红,冲入童便一杯调服,以指探吐,盖吐中即有发散之意也。况食盐,童便,性皆威寒下降,才下咽而随即探吐,使邪仍从上散。吐后稍平,即以栀豉汤加杏仁、厚朴,扁豆和之,若吐泻不止者,即用藿香正气散祛秽化邪也。

[中暑条辨五条] 中暑条辨第二

中暑发热,心下似烦,漾漾欲呕,此暑侵上焦,肺胃不和。宜用苏叶、藿香叶、白寇壳、人中白等味,宜通肺气也。

古称有声无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然呕则在脾,吐则在胃。更有轧轧连声似噫气而短促者,谓哕,病亦在胃,即呃逆是也,乃胃败之象,《内经》所谓土败则其声哕也。又轧轧连声似呃逆而缓长者则谓噫,病在肝,即噫气是也。今邪犯上焦,未尽传胃,而漾漾欲呕,乃肺气不和。故用苏叶、藿香叶、白芷、蔻壳辛香轻薄,恰到肺位,兼用人中白者,因暑本浊邪,以浊攻浊也。

[中暑条辨五条] 中暑条辨第三

中暑吐泻并作,吐既止而泻不止者,宜胃芩汤泄之;若泻止而吐不止者,宜黄连温胆汤和之。

既吐且泻,邪已分布,今吐止而泻不止,为上焦既清,而邪趋于下,用五芩以分泄,合平胃以驱湿;若泻止而吐犹未止,乃邪在中焦,用黄连温胆汤,苦降辛通,勿使邪结中焦,而成痞胀为要。

500818852_wx.jpg

[中暑条辨五条] 中暑条辨第四

中暑吐泻不止,渐致肢厥汗冷,甚而转筋麻木,初起宜六和汤,甚则四逆汤加吴萸、木瓜,姜汁炒川连等味,温胃制肝也。

凡暑中在脾,秋发则为疟痢,骤发则为霍乱。今吐泻不止,而致四肢厥逆,汗冷气衰,阳津阴液俱凅,气血营卫皆伤,霎时形肉取瘪,转筋麻痹,皆气血不能运达四末,急宜大剂竣补中阳,仍兼和荣益气以冀吐泻止而肢温汗敛,即是回阳之兆,若再疏泄,则投石下井矣。至于呕吐频频,药难下咽,阴盛于内,阳药拒格,故用四逆汤,加吴萸,木瓜平肝敛液,更用姜汁炒川连三四分,另煎取汁一杯,滴入药内饮之,俾以类相招,不致呕出,此即仲景白通汤中,加入尿、猪胆汁之意也。再按转筋霍乱,年来屡见,甚至如疫一般,同时并染,虽系人间病象,究亦天时所侵。盖大江以南,地卑气湿,其沿江濒海,雾露潮湿,甚于别处,故湿邪为患,四时多有,山岚瘴气,夏秋益倍。茍其人正气素虚,暑秽湿浊乘虚犯之,必由口鼻直趋中道,忽然胸腹闷痛,烦乱不安,且不得吐泻,此属闭症,宜与探吐。更有胸腹沟闷,实时吐泻,甚至频频,而肢冷汗多,形肉顿瘪,且转筋麻木,此属脱症,宜用温补,盖既吐且泻,水谷倾囊,冷汗不止,气液外泄,致身中阳津阴液俱凅,气血营卫皆损,无以荣养筋脉,自然肢节拘攀,麻痹不仁并至矣。此时急宜大补,以附子理中汤温理中阳,合吴萸、木爪舒筋泄肝;或以乌梅安胃丸去黄柏,倍用参、附,亦对症之良方。余遇是症,每用此汤,屡获奇效,较之四逆、理中汤更为合宜。

[中暑条辨五条] 中暑条辨第五

中暑吐泻,四肢逆冷,吐蛔者,用乌梅安胃丸,肝胃两和也。

按仲景谓蛔厥无阳症(1)。又厥阴篇云:气上撞心,饥不欲食,食则吐蛔者,亦由中阳大损,厥浊上泛而然。故蛔乃平人皆有,惟胃气调和,不得上涌,且邪不犯厥阴,亦不上出。玆因吐泻已多,四肢厥冷,中焦阳气大伤,厥浊乘虚上泛,故蛔自吐出。凡厥阴为病,必错染不一,用药亦难纯粹,故用栋、连之苦寒降其逆,梅、芍之酸寒至其肝,又合椒、姜之辛辣驱其阴浊,参、归,桂、附之甘温温补真阳也。

以上为中暑条辩五条的内容,天气炎热,露天作业者应当注意避开温度最高的中午12点到下午3点钟时间,最大程度避免中暑。若遇到中暑不能确定情况的,应及时就医。

看完以上内容如还有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与专家一对一沟通或拨打24小时健康咨询热线0755-27791111。


分享至:

24小时健康热线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地址

  •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碧海中心区银田路20号深圳恒生医院

Copyright © 2017 Hengsheng Hospital 深圳恒生医院 版权所有

粤 ICP 备 11101708 号 粤卫网审(2011)52 号   粤(B)广[2018]第08-08-1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1971号

中医中暑条辩五条

今日是入伏第一天,随着三伏的到来炎热已经是感受颇为明显。许多露天作业者,在这样的炎热的天气,最常见的就是中暑,国家法定的职业病中也有中暑一项。

中暑有很多种,不同原因中暑其症状也有很多不同的外在表现,那么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中暑,应该怎么做?怎样分别不同症状的中暑原因与应对方法?下面一起来看看深圳恒生医院中医科专家对于中暑五种症状不同的辨证方法及病因分析和应对方法。

400195648_wx.jpg

[中暑条辨五条] 中暑条辨第一

中暑头胀,恶寒身热,胸腹满闷,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烦闷难安,此暑浊中胃。宜用食盐一撮,童便调服,用指探吐,以宣上焦也。

凡中暑秽,必先入胃,胃气阻遏,升降失宜,致不得吐泻,而烦闷不安,此厉闭症,非吐不解。故用食盐一撮,放锅刀上烧红,冲入童便一杯调服,以指探吐,盖吐中即有发散之意也。况食盐,童便,性皆威寒下降,才下咽而随即探吐,使邪仍从上散。吐后稍平,即以栀豉汤加杏仁、厚朴,扁豆和之,若吐泻不止者,即用藿香正气散祛秽化邪也。

[中暑条辨五条] 中暑条辨第二

中暑发热,心下似烦,漾漾欲呕,此暑侵上焦,肺胃不和。宜用苏叶、藿香叶、白寇壳、人中白等味,宜通肺气也。

古称有声无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然呕则在脾,吐则在胃。更有轧轧连声似噫气而短促者,谓哕,病亦在胃,即呃逆是也,乃胃败之象,《内经》所谓土败则其声哕也。又轧轧连声似呃逆而缓长者则谓噫,病在肝,即噫气是也。今邪犯上焦,未尽传胃,而漾漾欲呕,乃肺气不和。故用苏叶、藿香叶、白芷、蔻壳辛香轻薄,恰到肺位,兼用人中白者,因暑本浊邪,以浊攻浊也。

[中暑条辨五条] 中暑条辨第三

中暑吐泻并作,吐既止而泻不止者,宜胃芩汤泄之;若泻止而吐不止者,宜黄连温胆汤和之。

既吐且泻,邪已分布,今吐止而泻不止,为上焦既清,而邪趋于下,用五芩以分泄,合平胃以驱湿;若泻止而吐犹未止,乃邪在中焦,用黄连温胆汤,苦降辛通,勿使邪结中焦,而成痞胀为要。

500818852_wx.jpg

[中暑条辨五条] 中暑条辨第四

中暑吐泻不止,渐致肢厥汗冷,甚而转筋麻木,初起宜六和汤,甚则四逆汤加吴萸、木瓜,姜汁炒川连等味,温胃制肝也。

凡暑中在脾,秋发则为疟痢,骤发则为霍乱。今吐泻不止,而致四肢厥逆,汗冷气衰,阳津阴液俱凅,气血营卫皆伤,霎时形肉取瘪,转筋麻痹,皆气血不能运达四末,急宜大剂竣补中阳,仍兼和荣益气以冀吐泻止而肢温汗敛,即是回阳之兆,若再疏泄,则投石下井矣。至于呕吐频频,药难下咽,阴盛于内,阳药拒格,故用四逆汤,加吴萸,木瓜平肝敛液,更用姜汁炒川连三四分,另煎取汁一杯,滴入药内饮之,俾以类相招,不致呕出,此即仲景白通汤中,加入尿、猪胆汁之意也。再按转筋霍乱,年来屡见,甚至如疫一般,同时并染,虽系人间病象,究亦天时所侵。盖大江以南,地卑气湿,其沿江濒海,雾露潮湿,甚于别处,故湿邪为患,四时多有,山岚瘴气,夏秋益倍。茍其人正气素虚,暑秽湿浊乘虚犯之,必由口鼻直趋中道,忽然胸腹闷痛,烦乱不安,且不得吐泻,此属闭症,宜与探吐。更有胸腹沟闷,实时吐泻,甚至频频,而肢冷汗多,形肉顿瘪,且转筋麻木,此属脱症,宜用温补,盖既吐且泻,水谷倾囊,冷汗不止,气液外泄,致身中阳津阴液俱凅,气血营卫皆损,无以荣养筋脉,自然肢节拘攀,麻痹不仁并至矣。此时急宜大补,以附子理中汤温理中阳,合吴萸、木爪舒筋泄肝;或以乌梅安胃丸去黄柏,倍用参、附,亦对症之良方。余遇是症,每用此汤,屡获奇效,较之四逆、理中汤更为合宜。

[中暑条辨五条] 中暑条辨第五

中暑吐泻,四肢逆冷,吐蛔者,用乌梅安胃丸,肝胃两和也。

按仲景谓蛔厥无阳症(1)。又厥阴篇云:气上撞心,饥不欲食,食则吐蛔者,亦由中阳大损,厥浊上泛而然。故蛔乃平人皆有,惟胃气调和,不得上涌,且邪不犯厥阴,亦不上出。玆因吐泻已多,四肢厥冷,中焦阳气大伤,厥浊乘虚上泛,故蛔自吐出。凡厥阴为病,必错染不一,用药亦难纯粹,故用栋、连之苦寒降其逆,梅、芍之酸寒至其肝,又合椒、姜之辛辣驱其阴浊,参、归,桂、附之甘温温补真阳也。

以上为中暑条辩五条的内容,天气炎热,露天作业者应当注意避开温度最高的中午12点到下午3点钟时间,最大程度避免中暑。若遇到中暑不能确定情况的,应及时就医。

看完以上内容如还有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与专家一对一沟通或拨打24小时健康咨询热线0755-27791111。


浏览 1102 首页 •  保健科普
相关文章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碧海中心区银田路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