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星期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今年11月21日也就是本周三,即将迎来这个日子。深圳恒生医院呼吸内科赖敏主任指出,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密切相关,通俗点讲就是平常人们口中的“老慢支”、“喘息型慢支”,实质上还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赖主任表示“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大多数病人是从慢性支气管炎基础发展而来的,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多呈进行性发展。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出现持续气流受限时,则可诊断为慢阻肺。如果仅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而无持续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慢阻肺。像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纤维化、严重的间质性肺疾病均不属于慢阻肺。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慢阻肺,赖主任表示,则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来检测,它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可以客观测定气流阻塞的程度。如果有慢性支气管炎症状,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0.70,并排除其他咳嗽、咳痰、喘息的其他疾病时,就可以诊断为慢阻肺。
慢阻肺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级:一级为为轻度慢阻肺:能进行一般日常工作,平地走路无气短,但上坡、爬楼比同龄人气短;二级为中度慢阻肺:勉强工作,一般慢走无气短,但按普通人走路速度会气短,很多患者冬天不敢出门;三级为重度慢阻肺:一般日常活动都会出现气短,生活严重受限制;四级为极重度慢阻肺:穿衣、吃饭都会出现气短,基本丧失活动能力。
患者刘大爷正在介绍自己的发病史
在世界慢阻肺日到来之际,我们走访了几位在深圳恒生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几位这类患者,刘老先生就是这其中之一。他今年73岁,老家在哈尔滨,于2012年来到深圳,现在跟儿子住在一起。
据老先生介绍,他之前在校期间,就是一名运动员,长跑是他的强项,短跑也很快。但30岁那年,由于感冒,出现肺感染,在不经意间得了慢性支气管炎。那时他还年轻,没怎么重视,就这样在之后漫长的十几年间,这个病被发展为肺气肿,再到后来就是慢阻肺了。患病后,他身体差了很多,没过多少年,他再也跑不动了。
据赖主任介绍,晚期慢阻肺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反复咳嗽、痰多及喘不上气,稍活动症状就会明显加重,患者日常生活明显受限,曾有患者描述“憋气的感觉就像被土埋了半截”。受冷空气等理化因素及感染因素诸多方面影响,患者需反复住院治疗,症状重者需呼吸机辅助通气,病人极度受折磨。
赖主任表示,慢阻肺虽然不可治愈,但可以预防和治疗。由于这类患者在烟民中居多,如果有吸烟习惯的患者首先及早戒烟,除此之外,还要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吸入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打疫苗、注意保暖、进行康复锻炼,比如缩唇呼吸、步行、慢跑、登梯、踏车、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病情严重者需长期家庭氧疗。
在饮食上,应摄取有丰富营养的食物,比如摄取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另外吃饭注意“八分饱”,可适当多喝水,有助于排痰。这些方法均可维持病情稳定,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据了解,慢阻肺已列为世界第四大致死病因,给国家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从2002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每年11月份第三周星期三列为世界慢阻肺日,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去普及相关知识,引起全社会关注和重视。
Copyright © 2017 Hengsheng Hospital 深圳恒生医院 版权所有
粤 ICP 备 11101708 号 粤卫网审(2011)52 号 粤(B)广[2018]第08-08-1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1971号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星期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今年11月21日也就是本周三,即将迎来这个日子。深圳恒生医院呼吸内科赖敏主任指出,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密切相关,通俗点讲就是平常人们口中的“老慢支”、“喘息型慢支”,实质上还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赖主任表示“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大多数病人是从慢性支气管炎基础发展而来的,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多呈进行性发展。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出现持续气流受限时,则可诊断为慢阻肺。如果仅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而无持续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慢阻肺。像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纤维化、严重的间质性肺疾病均不属于慢阻肺。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慢阻肺,赖主任表示,则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来检测,它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可以客观测定气流阻塞的程度。如果有慢性支气管炎症状,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0.70,并排除其他咳嗽、咳痰、喘息的其他疾病时,就可以诊断为慢阻肺。
慢阻肺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级:一级为为轻度慢阻肺:能进行一般日常工作,平地走路无气短,但上坡、爬楼比同龄人气短;二级为中度慢阻肺:勉强工作,一般慢走无气短,但按普通人走路速度会气短,很多患者冬天不敢出门;三级为重度慢阻肺:一般日常活动都会出现气短,生活严重受限制;四级为极重度慢阻肺:穿衣、吃饭都会出现气短,基本丧失活动能力。
患者刘大爷正在介绍自己的发病史
在世界慢阻肺日到来之际,我们走访了几位在深圳恒生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几位这类患者,刘老先生就是这其中之一。他今年73岁,老家在哈尔滨,于2012年来到深圳,现在跟儿子住在一起。
据老先生介绍,他之前在校期间,就是一名运动员,长跑是他的强项,短跑也很快。但30岁那年,由于感冒,出现肺感染,在不经意间得了慢性支气管炎。那时他还年轻,没怎么重视,就这样在之后漫长的十几年间,这个病被发展为肺气肿,再到后来就是慢阻肺了。患病后,他身体差了很多,没过多少年,他再也跑不动了。
据赖主任介绍,晚期慢阻肺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反复咳嗽、痰多及喘不上气,稍活动症状就会明显加重,患者日常生活明显受限,曾有患者描述“憋气的感觉就像被土埋了半截”。受冷空气等理化因素及感染因素诸多方面影响,患者需反复住院治疗,症状重者需呼吸机辅助通气,病人极度受折磨。
赖主任表示,慢阻肺虽然不可治愈,但可以预防和治疗。由于这类患者在烟民中居多,如果有吸烟习惯的患者首先及早戒烟,除此之外,还要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吸入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打疫苗、注意保暖、进行康复锻炼,比如缩唇呼吸、步行、慢跑、登梯、踏车、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病情严重者需长期家庭氧疗。
在饮食上,应摄取有丰富营养的食物,比如摄取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另外吃饭注意“八分饱”,可适当多喝水,有助于排痰。这些方法均可维持病情稳定,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据了解,慢阻肺已列为世界第四大致死病因,给国家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从2002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每年11月份第三周星期三列为世界慢阻肺日,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去普及相关知识,引起全社会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