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恒,医德为生,深圳恒生医院欢迎您!

HengSheng News
恒生风采

患者身份识别的安全查对,不容忽视

2016-11-05 2626 责任编辑:ND790 周萍丽 首页 • 恒生风采 • 媒体报道 • 其他媒体

此案例是属于护理不良事件中的辅助检查、病人转动事件,为IV级隐患事件。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分类,不良事件按照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IV级(隐患事件)是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不良事件分类中辅助检查、患者转运事件常见的有: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标本留置不及时;采错标本;错加抗凝剂或采血量不足而重新采取者;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接错手术患者或摆错体位、在消毒皮肤时发现者等。


针对此类不良事件,常规处理如下:


第一、要求科室24小时内OA网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进行网络直报,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分析、后果及本人对缺陷的认识,护士长对缺陷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呈交护理部。


第二、凡是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的非疾病本身造成异常医疗事件均属于不良事件,需要主动上报,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第三、执行有奖励非惩罚性报告。让护士意识到不良事件上报的重要性。


第四、护士长负责组织对本单元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做认真分析讨论,必要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RCA),制订整改措施并且跟踪改进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究,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严格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工作


1、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等,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手段,并要全院各病房、ICU、急诊科实施。


4、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施双核对。


通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的学习,该案例责任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未认真履行双核对。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根据广东省2016年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第三章《患者安全》第十条,是患者与医疗安全,提到:


1、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近亲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2、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


很显然,该责任护士忽略了这一点,如果在给患者佩戴“腕带”时,能够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查看核对,也能避免“腕带”戴错这种低级错误。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目标的实施之一就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经床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患者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手段。


案例中的责任护士,在给患者执行治疗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致“腕带”佩戴错误一直未发现,临床中往往一些核对不良事件就是因护士主观熟稔的思维与患者交流而发生的。


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1)手术室接患者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


(2)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防止发生坠床和压疮。


(3)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核对手术包内器械、大纱垫、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士即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并签名。术前后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留于体腔内。


(4)手术切除的活检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建立标本登记制度,专人负责病理标本的送检。


手术室患者接送手术病人流程优化


针对此案例,本科室提交护理部与手术室一起讨论:建议接手术患者流程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人可以协助护士运送病人,但必须是同手术室护士一起,核对手术患者身份这种重要的工作还是直接由手术室护士与住院部护士交接,并与患者确认无误后才接入手术室,减少核对的中间环节,减少护士犯错机会。


本文作者:深圳恒生医院 周萍丽 

文章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第124期(2016年11月5日)13版

分享至:

24小时健康热线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地址

  •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碧海中心区银田路20号深圳恒生医院

Copyright © 2017 Hengsheng Hospital 深圳恒生医院 版权所有

粤 ICP 备 11101708 号 粤卫网审(2011)52 号   粤(B)广[2018]第08-08-1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1971号

患者身份识别的安全查对,不容忽视

此案例是属于护理不良事件中的辅助检查、病人转动事件,为IV级隐患事件。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分类,不良事件按照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IV级(隐患事件)是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不良事件分类中辅助检查、患者转运事件常见的有: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标本留置不及时;采错标本;错加抗凝剂或采血量不足而重新采取者;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接错手术患者或摆错体位、在消毒皮肤时发现者等。


针对此类不良事件,常规处理如下:


第一、要求科室24小时内OA网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进行网络直报,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分析、后果及本人对缺陷的认识,护士长对缺陷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呈交护理部。


第二、凡是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的非疾病本身造成异常医疗事件均属于不良事件,需要主动上报,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第三、执行有奖励非惩罚性报告。让护士意识到不良事件上报的重要性。


第四、护士长负责组织对本单元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做认真分析讨论,必要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RCA),制订整改措施并且跟踪改进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究,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严格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工作


1、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等,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手段,并要全院各病房、ICU、急诊科实施。


4、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施双核对。


通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的学习,该案例责任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未认真履行双核对。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根据广东省2016年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第三章《患者安全》第十条,是患者与医疗安全,提到:


1、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近亲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2、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身份识别、手术部位确认、药物使用等。


很显然,该责任护士忽略了这一点,如果在给患者佩戴“腕带”时,能够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查看核对,也能避免“腕带”戴错这种低级错误。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目标的实施之一就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经床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患者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手段。


案例中的责任护士,在给患者执行治疗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致“腕带”佩戴错误一直未发现,临床中往往一些核对不良事件就是因护士主观熟稔的思维与患者交流而发生的。


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1)手术室接患者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


(2)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防止发生坠床和压疮。


(3)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核对手术包内器械、大纱垫、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士即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并签名。术前后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留于体腔内。


(4)手术切除的活检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建立标本登记制度,专人负责病理标本的送检。


手术室患者接送手术病人流程优化


针对此案例,本科室提交护理部与手术室一起讨论:建议接手术患者流程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人可以协助护士运送病人,但必须是同手术室护士一起,核对手术患者身份这种重要的工作还是直接由手术室护士与住院部护士交接,并与患者确认无误后才接入手术室,减少核对的中间环节,减少护士犯错机会。


本文作者:深圳恒生医院 周萍丽 

文章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第124期(2016年11月5日)13版

浏览 2626 首页 •  其他媒体
相关文章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碧海中心区银田路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