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了王国华的《谁比动物更凄凉》,书中故事都来源生活,文字清新透亮,信息量大,闪耀着王国华几十年来的文学沉淀实力,营养丰富,给人思考与启发,在寒冷的冬夜里我读得热血沸腾,拂卷品味,分享一点小收获。
王国华从一只小鸟的自由引发大家对动物这种自由的渴望,隐喻人对现实生活的诸多不满和逃避心态。又从鳗鲡洄游数千公里到海洋深处产卵,大马哈鱼反向游动数千公里进入江河上游产卵,狮子、北极熊、疣猪、牛羚等动物的残酷生存环境,熊、非洲鼬等动物族群内的危机,多角度闸述动物自由背后的悲凉。后点醒大家,人活着,确有那么多的坎坷,那么多的不如意,但毕竟还有个屋子,还有几个亲人。所以,别幻想着成为动物了,好好珍惜过日子。
书中文字都是我们平时够得着的生活,每篇都值得细细阅读,“对待对手的态度就是对待朋友的态度”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从文字中读到“态度”和“习惯”的现实意义。
王国华引经据典,刘邦和朱元璋为巩固政权大开杀戮,杀死敌人杀死身边人的历史,现实中黑社会的二号头目与头号头目之间就因为意见不合拔抢相对,都在告诉我们:对待对手的态度就是对待朋友的态度。这话听上去貌似突兀,其实有规律可循。朋友和对手,是生活的两极,经常互相转化,陌生人难以变成对手和朋友,但朋友可能变成对手,对手亦能变成朋友。“温暖”和“残酷无情”作为人生态度,则无法统一,一个温暖的人,对待朋友很温暖,对待对手或不可能像对朋友那样,但是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一个对对手残忍血腥的人,在某些时候为了一时的利益,能做到对朋友温暖如春,一旦对手消失,他的残忍血腥随时可以殃及身边人。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是他成长的印记,从小在生活点滴浸泡中形成的习惯,是植入人内心的“惯性”,无法在“温情”与“狠毒”中有效调频,虽然在我们的肩膀上一边站着魔鬼,一边站着天使,但是如何分配天使和魔鬼的力量则是态度和习惯的修炼。
这让我想到在工作中遇见的一些病人的感受,他们说在医院能感受到医务人员的真性情。他们希望接诊的医务人员说话语气温和,表里如一,给人春风拂面的温暖,毕竟谁都不愿意生病,生病了到医院还要看医生的脸色,那不是在刀口上抹盐吗。
当然,我们也知道医生也是人,做医生只是他们的职业和工作,但是医务工作者是“修”人的职业和工作,既修病人的身心,更修自己。